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沙棘--吴起的地域名片

吴起是个有名的地方,过去,因是中央红军二万里长征的落脚点,而彪炳史册;现在,因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,而闻名全国。现在的吴起有多美?请看这首小诗:“刮大风不起土尘,下大雨不发洪水,遇灾年不减收成,看山川无处不景”。

吴起之美,离不开沙棘。沙棘之名,唱响于吴起。吴起究竟有多少沙棘?谁也说不清,可谓“有山皆沙棘,无棘不成林”。据林业部门先前统计,总面积已达180多万亩。

沙棘使吴起重振雄风,再度名扬天下。

过去的吴起曾是个荒凉的地方,为了解决温饱问题,人们毁林开荒,漫山放牧,走得是“春种一面坡,秋收一袋粮”的粗放经营路子,结果是“下一场大雨褪一层皮,发一回山水满沟泥”,导致植被稀疏,地貌支离破碎,形成了“越垦越穷、越穷越垦”的恶性循环格局,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。

针对这一严酷现实,县委、县政府借助党中央、国务院“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”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,确立了“封山退耕、植树种草、舍饲养畜、林牧主导、强农富民”和“生态立县、产业兴县”战略。短短几年,这里的天蓝了,水清了,山绿了,人富了。荒凉的吴起,变成了绿色的吴起;贫困的吴起,变成了富裕的吴起。从此有了到吴起体味昨日红色革命之艰辛,学习今日绿色革命之经验的说法,被人誉为红色革命的落脚地,绿色革命的出发点。从1998年以来,吴起先后荣获“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”、“全国造林工作先进县”、“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示范县”等荣誉。

沙棘为吴起人搭起了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。

从1998年开始,吴起人“放下斧头,圈起羊子,拿起镢头”,不再漫山放牧,乱垦乱伐,而是承包荒山造沙棘,退掉耕地栽沙棘,集中精力护沙棘,把沙棘看得比粮食更重要。特别是退耕还林后,栽沙棘、护沙棘、用沙棘、靠沙棘已成为吴起人的自觉行动。眼下,一条以无定河、北洛河流域为主线的3791.5平方公里绿色飘带已在卫星遥感图上初步显现,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已经形成。而吴起的沙棘保健茶、沙棘果等产品,更以其品质好、保健作用佳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。目前,吴起又与香港华锦园责任有限公司联合办起了沙棘系列产品加工厂,两年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棘产品加工基地。

沙棘是吴起人的摇钱树。

每逢春、夏、秋三季,男的女的,老的少的,一个个提着筐子、拎着篮子、拿着筛子、背着袋子、拉着毛驴、开着三轮,满山遍野尽是一些采沙棘叶的、摘沙棘果的。干累了,或两三个一伙,或三五个一群,坐在田埂边,歇在沙棘下,拉着家常,谝着闲传,时而还有一两声信天游荡漾在山间。马路边、院子里,圆方集团的收购员,小商小贩们正忙着过秤装车,在这讨价还价的叫嚷声中,车辆络绎不绝地把这些沙棘产品往外运,农民们大把大把地把钞票往兜里揣。据不完全统计,2002年,全县农民靠沙棘人均拿回收入300多元。

沙棘把吴起装扮成一个大花园。

长期住在这里的人,你还会饱览这里沙棘四季变换的景色。春天,山是翠的,那是沙棘泛青的枝条在发芽;夏天,山是绿的,那是枝繁叶茂的沙棘罩住了地面;秋天,山是红的,那是挂满枝头的沙棘果熟了;冬天,山是黑的,那是沙棘落叶铺满了地面的景象。生于斯长于斯的人,不用问节令,只要观察沙棘的变化,你就能知道到了什么季节。

特别夏秋之交,随便走上一个山头,四下里望去,到处都是沙棘,漫山遍野,铺山盖岭,绿满沟壑。穿行在吴起的大小道路间,仿佛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,让人的心儿都绿了,魂儿都醉了。盘绕在沙棘林间的乡村土路,如同一条条金色的丝带缠绕在绿色间。置身这黄与绿之间,凉风爽爽地吹,鸟儿悠悠地啼,虫儿吱吱地叫,草丛中兔子时隐时显,树杈上松鼠上下跳跃,让人如入梦境,乐而忘返。

白天置身沙棘林间,会使人情满山川,意溢沟壑。仰望林隙天际,你会发现,吴起的天,已抹上了一层浓浓的生命之绿;当你低头再看一株株茁壮的沙棘苗,似乎山也往高生,人也往高长,感到自己也年轻了许多。夜入沙棘海洋,可觉“眼前雾气千山近,脚下沙棘万壑来”之感;若逢月夜,更有“月映林梢人心静,世事杂念脑后抛之妙。

沙棘,你是吴起人的骄傲!